黑龙江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
科学普及
黑土地区种植制度
作者: 海伦站 更新时间: 2015-10-21
 

以黑龙江省海伦地区为例,地理位置处于黑龙江省中部,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型,冬季寒冷干燥,夏季高温多雨,雨热同期,农作物为一年一熟类型,土壤类型属中厚黑土。主要栽培作物包括大豆、玉米、水稻、小麦等。经过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,根据海伦地区的自然条件、经济条件、作物构成以及生产特点等,逐步建立起来了一整套适合本地区农业生产的耕作栽培技术措施。本章节主要针对当地4种主要作物的相关技术措施及原理进行如下的概括介绍。

第一节  大豆栽培技术

一、选茬与整地

1.选茬:种植大豆要尽量避免重迎茬,导致产量和品质的大幅度降低。茬口宜选择小麦茬、玉米茬为主,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制度。

2.耕翻整地:坚持做到伏秋整地,整地形式要根据轮作和茬口确定合理整地方法。一般硬茬要进行翻地或深松、然后起垄。一般软茬可除净茬子后直接播种,也可以旋耕整地,无论那种整地形式都要坚持翻、松、旋、压连续作业。在所选的麦茬、玉米茬上进行伏翻或秋翻,起垄地块播前要耢压一遍;干旱年景要将原垄玉米茬拿净,耢一遍,保持土壤墒情;墒情好的地块要抢早顶浆打垄及时播种。有特殊情况没能实行伏秋整地的,玉米茬要早春刨净茬子,平板地要顶浆起垄,最好把农肥化肥伏秋整地时施入。重迎茬地块要重新起垄。

1)翻地标准和质量:根据前茬、后作、土壤性状及动力、机具等情况,灵活安排翻深,一般1824厘米。平整,无漏耕、重耕。犁垡覆盖严密;耕幅一致;不立垡、不坐垡,对残株、杂草的覆盖率95%以上;全田翻深一致。

2)耙耢标准和质量:根据土壤墒情和耙地时间确定耙深,一般12-15厘米(重耙12-15厘米),耙深误差不超过1厘米。边耙边耢,耙耢后耕层内无大土块及空隙,每平方米耕层为直径5厘米土块不超过5个,沿播种垂直方向,在4宽地面上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;不漏耙、不拖堆。

3)起垄标准和质量:垄向直,50来垄长直线度误差不超过±5厘米,垄距误差不超过±2厘米;深度均匀,深度误差不超过±1厘米;垄台压实后,垄沟到垄台的高度不低于18厘米。垄高误差不超±2厘米,地头整齐度差异不超过30厘米

4)镇压标准和质量:压后地面平整,土壤紧实。10厘米土层内,土壤容重为0.9-1.1/(厘米)2;不漏压,不拖堆。

二、施肥

结合播种一次性深施,要做到氮、磷、钾、微肥配合使用。

1.有机肥:每亩施用腐熟优质农家肥1000公斤以上。

2.化肥:每亩施用二铵8-10公斤,硫酸钾2.5公斤,瘠薄地块可额外施用尿素2.5公斤,化肥全部种下深施。

3.微肥:低洼地块亩施硫酸锌2-2.5公斤,硫酸锰2-2.5公斤,与其它化肥混合施入。

4.保产剂:重、迎茬地块亩施保产剂1.5-2公斤,随化肥拌匀一起施入。

三、种子处理

1、品种选用和搭配原则。①海伦地区作物生长季西南部约140天,中部约135天,东北部接近130天。各地生长季内的积温西南部平均为2500-2600℃,中部为2400-2500℃,东北部为2300℃。要保证选用适应的熟期类型品种,保证品种正常年份能够充分成熟,又能充分利用有效光热资源。同时还要注意地势、土壤质地、管理水平等对熟期的影响。岗坡地向阳面、砂质土壤较川地、背阴坡或粘质土壤可选用熟期略晚些的品种。②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选用品种。根据不同需求可选择不同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品种,实现优质优价。

2、种子筛选。先进行筛选,把小粒、破碎粒和杂质筛除,再进行人工粒选。选择大粒的、无虫口的、无病斑的、成熟度好的籽粒做种子。种子纯度要达到98%以上,发芽率要达到95%以上,发芽率低于90%以下的不能做种。

3、种衣剂拌种。

四、播种标准

l、播法:采用2BT-Z型小型精量播种机实行垄上精量点播。有条件的可采用45厘米条播。禁止用龙江三播种和大犁扣种。

2、播深:播种深度一定要控制在4-5厘米之间,切忌播种过深。做到播深一致,覆土深浅一致。

3、播期:一般情况,西南部、中部在55前播完;东北部510前播完。原则是晚熟品种先播,早熟品种后播。

4、密度:确定保苗株数的原则是,肥地宜稀,瘦地宜密;晚熟品种宜稀,早熟品种宜密。

5、镇压:播后要及时镇压,做到随播种随镇压。

五、田间管理

1、当子叶出土时,铲前趟一犁或深松,达到放寒增温,消灭杂草,促进小苗早生快发。玉米茬原垄的必须进行垄沟深松,苗出齐后要及时铲趟,做到三铲三趟,秋后拿一遍大草。

2、化学除草。尽量选择低残留、高效除草剂,除草时间宜早不宜迟,时间晚防效差。

3、对于开花初期长势不够繁茂的地块要进行追肥。0.5公斤/亩尿素+0.2公斤/磷酸二氢钾兑水40-60公斤溶解后叶面喷洒。

4、病虫害防治。根据当地虫情测报防治相应病虫害,立足治早治小,减轻病虫危害。对种植地块坚持定期监测,在病虫害大片发生之前及时进行农药处理。

六、适时收获

大豆叶片全部脱落,摇动豆杆有摇铃声时要及时收获,收获晚荚易炸,导致减产。

第二节  玉米栽培技术

一、选茬与整地

1.选地。玉米的茎节和全部叶片早在拔节之前就已形成,只是茎的节间没伸长,茎端的生长锥还处在地表以下,玉米苗期特别怕涝。另外,由于早春多伴随低温,在土壤水分较多、低湿低洼的条件下,玉米容易粉种。选择保水、保肥、排水良好的地块,前茬以大豆、小麦、马铃薯及肥力较高的玉米茬为宜。忌选甜菜、烤烟、秋菜等耗肥量大的前茬。

2.耕翻整地。

1)前茬处理。耕地前的前茬处理称为灭茬,是保证耕作质量、保墒除草的必要步骤。所选地块要拿净残茬,结合施农家肥进行整地。大豆、小麦因根茬较小,可直接耕作翻埋,若秋季来不及进行秋翻,应先灭茬保墒,接纳雨雪,第二年及时耕翻整地;前茬作物为玉米、高粱可先用圆盘耙前把1-2遍,切碎残茬后耕地,也可用畜力浅耕或人工刨茬后耕地。

2)耕地技术。①翻耕起垄:一般伏、秋翻好于春翻,须每2-3年深翻一次,翻地深度以20-23厘米为宜,翻耙起垄连续作业;②旋耕起垄:特点是一次作业土层不乱,土壤活化好,耕地质量好;③耙茬起垄:麦茬种玉米,不宜深翻,应原茬起垄或耙茬起垄,耙茬深度12-15厘米,不重耙和漏耙。耙茬地种玉米不但地温高、发苗快,而且降低作业成本;④深松起垄:先松原垄沟施入底肥,再破原垄台合新垄,及时镇压。

3)整地技术。根据土壤墒情和耙地时间确定耙深,一般轻耙为8-10厘米,重耙为12-15厘米。耙耢后达到上需下实、耙平、耙碎、耙透、耕层内无大土块及空隙,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5-10厘米的土块不得超过5个,沿播种垂直方向,在4宽的地面上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,不漏耙、不拖堆。整地时要保证随翻随耙,干旱地块要秋翻秋耙耢,达到播种状态,耙地作业时应掌握适宜土壤水分。

①麦茬要伏整地。耙茬后搅垄,垄高20厘米以上;②秋翻整地。2-3年耕翻一次,耕深20-23厘米,耕后及时耙耢、起垄,垄距66-70厘米;③顶浆整地。a)起垄:秋翻来不及耙耢起垄,可在第二年早春耕层化冻5-7厘米时及时耙耢、起垄镇压;b)扣垄夹肥:在原垄沟施有机肥和化肥,然后破原垄台,掏墒,两犁起垄镇压;c)三犁整地:先松原垄沟,施入底肥,再破原垄台,掏墒,合成新垄,及时镇压。

二、施肥

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,以“基肥为主,种肥、追肥为辅;有机肥为主,化肥为辅;基肥、磷钾肥早施、追肥分期施”等原则。

1.基肥。是供应玉米全生育期养分的基础肥料。应以有机肥为主,化肥为辅。可结合翻地或起垄集中施在原垄沟。

2.种肥。供应玉米生长初期对养分的需要,促进根系发育,幼苗生长健壮,为后期生长打好基础。可用农家细肥、二铵或尿素配合磷钾化肥作种肥。公顷施农家细肥3750公斤,二铵60-105公斤,或尿素50公斤。种子与种肥之间要有土隔开,肥料在种子斜下方3-5厘米,避免烧种。

3.追肥。玉米需肥量大、吸肥比较集中,出苗后单靠基肥和种肥不能满足拔节孕穗和生育后期的需求,需要在吸肥盛期补施速效性肥料,促进玉米正常生长发育。追肥次数和时间宜土壤基础肥力高低、基肥数量和质量、品种及苗情而异。若品种生育期长,基肥、种肥数量少质量差、土壤瘠薄,施肥量多劳力又充足,可分二次追肥。第一次在玉米7-9叶期,追肥量为计划用量的2/3;第二次在玉米12-13叶期,追肥量为计划用量1/3。追肥位置距根部8-10厘米,深度以10厘米为宜。公顷追尿素150-300公斤。

三、种子选择及处理

1.品种选择

海伦地区生长季内积温西南部平均为25002600℃,中部为24002500℃,东北部为2300℃,横跨第三、第四两个积温带,延长玉米生育期增加玉米生育积温,是提高玉米单产的主要措施之一,因此各地要根据本地所属积温带选择适宜品种,尽量保证高产、多抗、优质、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。

2.种子精选

优质、高纯度和优良的种性是保证玉米丰产的关键。可用分级选种的方法,除去霉变、秕粒、破碎和病虫危害的籽粒,选出大粒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。播种前应进行发芽试验,以便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播种量。

3.种子处理

1)浸种和催芽。将种子放在40水中不断搅拌,让水温逐渐降至30-28浸泡8-12小时,,然后捞出置于20-25室温条件下催芽,每隔2-3小时将种子翻动一次,经32小时,当种子“拧嘴”后放在阴凉处凉种炼芽、待播。土壤墒情好时,可以催大芽播种,方法同前所述,当胚根超过种子长度,但胚芽长度不能超过1厘米,放在6-7度地方低温处理12-14小时待播。根据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,刚刚催出芽的种子播种受冻后,抵抗低温能力强,出苗率较高。据调查表明,没有催芽而播种的玉米种子已吸水膨胀,受冻严重,主要是种子里的淀粉播种后短时间吸水膨胀,遇到低温使种子正常代谢受阻,不能顺利发芽,造成粉种。而催芽的种子,受冻后出苗率仍然很高。

2)种子包衣。播种前进行种衣剂包衣,预防病虫害的发生。

四、播种

1.播期。地温稳定通过5时抢墒播种。东北部适宜播期55-515;中部430-510;西南部425-55

2.播种密度。公顷保苗4.67万株,即70厘米垄距,垄上单株距离30厘米。

3.播种方法。1)人工埯种:土壤含水量低于20%的地块必须催芽坐水补墒埯种。底墒充足,含水量高于20%的地块可直接催芽埯种,但一定要将催芽种子踩到湿土里,培严踩实,以防芽干;2)机械播种:机械垄上播种可采用单体播种机精量等距点播。人工坐水埯种地块隔日镇压,一般埯种或干籽机播地块及时镇压。播种时种子化肥同时播下,但要注意做到种肥分离,避免“烧种”。播种时要连续作业,防止脱节跑墒;催芽的种子,不能进行药剂处理。

4.播种深度。要求深浅一致,覆土均匀。覆土深度影响出苗早晚及种子受冻与否,覆土2-3厘米时受冻较重,春季干旱应做到深开沟(或深刨埯),浅覆土,把种子种在湿土上,覆土厚度3-4厘米即可。

五、田间管理

1.查苗、补苗。出苗后立即查找缺苗,及时利用预备苗移栽。补栽的玉米苗以2-3叶为宜,补栽时间最好在下午或阴天条件下,带土移栽,若土壤含水量低于20%应坐水移栽。

2.铲前趟一犁。幼苗长到2.5-3.0片叶时,进行铲前趟一犁。达到除草目的的同时,疏松土壤,利于玉米根系发育,增加根重。

3.间苗、定苗。根据品种、地力、肥水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,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,先间苗后定苗。幼苗长到3-4片叶时,将弱、病、瘦苗去掉,做到一次等距定苗。适时间苗、定苗可以避免幼苗拥挤,相互遮光,节省土壤养分和水分,利于培育壮苗。

4.三铲三趟。定苗后要结合中耕除草,破除土壤板结,促进根系发育。头遍铲趟后,每隔10-15天进行一次,做到三铲三趟。

5.防治害虫。随时注意各种害虫发生情况,做到提早发生,提早预防。6月中、下旬注意观察粘虫发生情况,如平均每株一头粘虫,则须立即喷药防治,把粘虫幼虫消灭在三龄之前。

6.放秋垄拔大草。于8月上、中旬玉米灌浆期进行,要浅铲,避免伤根和折断茎叶。可以铲去杂草,减少水分和养分消耗,防止杂草结实,减少下一年地里杂草,同时起到旱保墒、涝散墒作用。

7.站秆扒皮晾晒。玉米腊熟中期进行,过早影响灌浆,过晚籽粒脱水,效果不佳。

六、晚期收获

晚收可以延长光合作用时间,延长籽实养分积累时间,提高产量。收获日期在初霜之后,大约每年的101-1010

第三节  小麦栽培技术

一、选茬与整地

1.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活条件,光、温取自气候,而水、气、养分等主要来自土壤。实践证明,在肥沃土壤上即使当季少量施肥,也可获得高产,而在瘠薄土壤上虽然增施肥料,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。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,各种类型土壤均可种植,但要高产稳产,必须有综合性能较好的土壤,最适宜于种植小麦的土壤仍然需要丰富的有机质、充足的养分、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、良好的土壤结构和土壤通气性,同时小麦属浅根作物,对耕层上部养分消耗较多,如与深松作物进行轮作,可以调节土壤养分,达到用养结合目的。在选地时应以选大豆、玉米、马铃薯等茬口为宜。

2.整地

耕作整地可使耕层松软,土碎地平,干湿适宜,促进小麦苗全苗壮,保证地下部与地上部协调生长,所以是创造高产土壤条件的重要环节。种小麦地块整地要全部实行秋翻秋耙。深翻要达到18-20厘米,深浅一致,垡片整齐,达到翻地规范化,注意不可翻得过深,将生土翻到表层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;在4宽的地面上,高低差不能超过3厘米;耙耢结合,整平耙细,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厘米的土块不超过5块;地表要没有根茬;要保证翻、耙、耢作业连续进行,可以提高整地质量、保存土壤水分、减少能源消耗。秋翻未整平耙细的地块,早春要适时耙耢,随镇压随播种,以利抗旱保苗。对干土层较厚或土壤过松的地块在播种前要用镇压器镇压,使土壤紧密提墒保苗。在没来得及秋翻的地块,春季也可以采取抢墒耙茬精细整地播种,注意保墒蓄水,避免种子落干。

二、施肥

小麦是胎里富的庄稼,生育期短,需肥集中。前期需氮多,中后期需要氮磷钾合理搭配。

1.有机肥:施腐熟好的土杂粪,每公顷15000公斤-22500公斤,结合耙地耙入耕层内。有机肥含有机质多,能够改良土壤,这是它最突出的特点,因此为了培肥地力,达到持续高产,积极开辟肥源,不论在哪种土攘的施肥上,都要保证有机肥占有—定的比重。在深耕的基础上,增施有机肥是改土培肥、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根本措施,从而达到小麦优质高产目标。

2.化肥:化肥的特点是有效成分含量高,肥效快,但养分比较单一,所以既要和有机肥取长补短,互为补充,也要保持矿质元素间的相对平衡。以秋深施肥为主,没有做到秋深施肥的地块要春深施肥,以种肥为辅,结合苗期根外追肥。平川地一般施尿素97.5-135公斤/公顷、二铵97.5-120公斤/公顷。岗地要适当多施氮肥,洼地要适当多施磷肥。有条件的可增施锌肥,一般每公顷22.5-30.0公斤,要做到因地因土施肥。

春深施肥可分两期施用。种肥每公顷22.5-30.0公斤/公顷、尿素52.5公斤,其余部分深施。具体做法是:在播后土壤化冻8-10厘米,用24行播种机或小播种机加石磙子配重播肥,与播行有30度角。要做到随播肥、随镇压。

三、种子

1.品种及质量:要达到高产、优质目标,除了需要良好的栽培条件,还必须选用优良品种,根据不同品种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不同,采取不同的栽培模式,做到良种配良法,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。种子纯度要求达到98%以上,精度95%以上,播前要进行发芽试验,发芽率达到95%以上,以此作为确定播种量的参考。

2.种子精选:采用风、筛选或机械选种,使种子粒径大小一致,除去秕子、病粒、碎粒和草籽、泥沙等杂物,选出大而饱满的种子。

3.种子处理:要求普遍晒种2-3天,大力提倡采取药剂、微肥、固氮菌进行湿拌种,去除附着种子表面的病菌。

四、播种

1.播种时间:土壤化冻4-5厘米时即可开始播种。小麦从种子萌发开始,生根长叶、分蘖拔节、幼穗分化,以及籽粒形成等,不同时期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,这是品种遗传特性和长期适应的结果。为了使小麦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条件与当地季节的变化节律相适应,在生产实践中就必须做到不违农时,适时播种。

2.播种深度:控制在4-5厘米之间,镇压后播深达到3-4厘米,晚播的土壤化冻7厘米以上和干旱严重地块要先镇压、后播种,以利提墒和控制播深。

3.播种数量和质量:一般在整地质量好,机具作业标准高,种子发芽率90%以上的条件下,公顷播种量为277.5-300.0公斤。播前播种机要做好播量试验,保证播量准确。

①覆土要严,不漏籽,避免种子落干而影响出苗;②播行要直,百米弯曲度不超过10厘米;③播种机单口排种量误差不超过2%,保证全田有均匀一致的种植密度;④行距相等,台内行距误差不超过1厘米,保证种子分布均匀;⑤不重复,不漏播,重漏播面积不超过1.5%;⑥地头整齐。

4.因地制宜,合理密植:要合理安排麦田群体和个体关系,使之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,水肥条件较差的田块密度要适当降低,而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则要适当增加播种密度。

五、田间管理

田间管理的目的,在于根据小麦生育期间气候、苗情的变化,及时采取措施,调节群体结构,以保证穗、粒重得到最大限度的平衡发展,所以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。

1.播后镇压。播种后要普遍镇压一次,以利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和提墒作用,特别是春旱情况下,更要保证镇压作业。

2.压青苗。三叶期要全部镇压一次,对于苗情旺、地块喧、土块多、土壤含水不足的地块要实行镇压;但对于受冻害、苗情弱、地湿、地硬的地块不要镇压。

3.化学除草。草荒地块要选用低毒、低残留除草剂灭草。在分蘖前选无风晴天且无露水时喷洒。时间不能过晚,以免除草效果不佳。喷药时留出安全带10-15,并且要注意风向,保证临近地块作物和树木安全。

4.病虫害防治。坚持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,做好预测预报工作。对于虫害,要经常监测虫口发生密度,一旦达到防治标准,利己选择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杀虫剂喷洒;对于病害,主要以预防为主,再结合适当的药剂保护。

六、适时收获

腊熟中期开始收获。适期收获产量高、质量好、发芽率高。麦收过早,影响籽粒灌浆,大幅度降低粒重,籽粒不饱满,产量低,品质差;收获晚将使种子因呼吸消耗导致粒重降低,如遇雨还会使籽粒反复膨胀,籽粒内贮存养分发生变化,碳水化合物减少,色泽变差,品质降低,千粒重、容重、出粉率降低,严重时发生穗发芽,丧失种子利用价值和降低商品品质。

第四节  水稻栽培技术

经过长期实践证明,旱育稀植综合栽培技术适合海伦地区稻作特点,显示出巨大的增产效果。本项技术体系的核心,是包括以品种为前提,旱育壮秧为基础,旱插稀植为中心,足肥浅灌为主导,防病灭草为保证的一些关键技术内容。只要理解这些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,严格实施这些内容的标准和规范,必将实现水稻的稳产和高产目标。

一、培育壮秧

壮秧标准是秧龄30-35天,叶龄3.5-4.0叶,苗高12-14厘米,每个苗根数10-11条,第一叶鞘长3厘米以下,秧苗带孽率35%以上,叶色绿中透黄,茎基部扁平,秆硬富有弹性。

1.种子处理

①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。要根据地块的肥力、栽培的密度及栽培方法等条件及适应性的不同选择相应品种类型,一般多穗型品种适于高肥水平,在肥力较高栽培条件下,能充分发挥分蘖多的丰产特性。还要注意根据本地有效活动积温选择合适的生育期范围品种。要求种子纯度95%以上,精度95%以上,发芽率95%以上。

②种子精选

处理前先晒种2-3天,然后进行风筛选,再用盐水或黄泥水选种,捞出秕谷及不饱满种子。盐水选种时水与盐比例为51,黄泥水选种时黄土(要用细腻黄土)与水比例为14。注意随着选种次数增加,随时补充母液中的盐水或泥水,以保证适宜的比重。选种后要用清水冲洗两遍

③浸种消毒

选好的种子装入粗布袋或丝袋内,每袋10公斤35%恶苗灵按照比例兑水浸种5-7天,水温10-15,每天将种子翻动2次。

④催芽

将吸足水分的种子捞出后,放在35的清水中浸泡1-2小时,捞出后放在30-32的条件下高温破胸,大约需经20-24小时有70%的种子破胸时,把温度调到25,每隔5小时翻动一次种子。在催芽过程中,种子上面一定盖上湿麻袋,如发现水份不足时,可用温水缓慢地往麻袋上喷洒。以补水份不足、催芽长度在2毫米左右时即可。催芽后应把种子放在温度1015的地方,低温炼6小时后可播种,炼芽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天。

2.整地做床

①秧田选择。提倡建立永久性的苗床基地。要选择距村屯或本田较近的园田或旱地。背风向阳、地势平坦、土质肥沃(无碱性)、距水源近、便于管理、有条件可采取长期固定,逐年培肥地力的办法建立苗床基地。如没有旱田地,也可在水田地做床、床基高3040厘米,加隔离层,用旱田沃土做床土。

②秧本田比例:秧田与本田之比为160-70,每亩水田需秧苗田12平方米,为了留有余地,可育13-14平方米

③苗床规格:窄幅薄膜,床宽1.5,长15-20;宽幅薄膜,床宽2,长15-18

④床土配制:每平方米要准备农田沃50公斤,腐熟猪粪10公斤,调酸增肥剂0.75公斤(如调酸剂没有锌肥,可加50硫酸锌),均匀混拌后、过筛,即配制好床土。如果用硫酸调酸,按每平方米准备农田沃土50公斤,腐熟的猪粪10公斤,二铵150,硫酸钾50,锌肥50,充分混合用硫酸调酸,再反复搅拌均匀,使床土酸度达到4.55.5,然后过筛床土即配制好。

⑤铺床、把配好的床土铺在床基上,厚度9-11厘米,用板拉平,扫平铺均,沉淀3-4小时。

⑥床土消毒:一般用70%敌克松5040公斤水。浇20平方米。先浇清水半透再浇透为止。

3、播种

①播种时间:当地气温稳定达到6以上即可播种,一般最佳播期为415-25日,最晚播期不能超过4月末。

②拨量:每平方米播芽种300-350,分次播均播匀,落种要均匀一致。

③压种:播种后在种子上面铺上塑料布,用木板拍压,用力均匀,保持床面平整,使种子三面入土。

④覆土:选用山地腐质土或旱田肥沃土,去除草籽,用筛子筛细,覆盖在种子上0.5-1.0厘米厚即可。

⑤苗床封闭灭草:选用合适的专用苗床除草剂进行封闭灭草。

⑤平铺地膜:为了防寒增温保湿,播种床面要平铺地膜或旧农膜,出苗后立即撤掉。

①搭拱架插木桩:每隔50厘米插弓条一根,拱架中间高度45-50厘米,然后用绳连结固定。

③扣棚:盖膜要绷紧、盖严,四周用土踩实。棚上每隔50厘米左右用草绳拦成之字型,绑严防止风扒。

4、秧田管理

①温度管理:播种至出苗期需要密封保温,为防止冻害与低温,秧棚上要加盖草苫,在秧棚的四周用稻草捆防寒,做到盖上被压上脚。出苗至11心期,棚温不超过28,温度如过高则要在避风处开始小通风。秧苗11心到21心期,棚内温度控制到20-25,逐步增大通风口,温度过高时。自天可两面揭膜,晚间盖膜。严防秧苗徒长,控制青枯病发生。秧苗2l心到3l心期,棚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,逐步做到昼揭膜夜盖膜。插秧前2-3天要全揭膜,使秧苗温度和大气温度相近,炼苗待插。

②水分管理:秧苗2叶期前原则上不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。如床面顶盖干裂要及时补水,苗床积水则要晾床蒸发水分。秧苗2叶期后,床土干旱稻苗叶尖无水珠,要在早晚浇透一次水。揭膜大通风开始适当增加浇水次数,但不能灌水上苗床。

③苗床再次调酸:育苗后,随着秧苗的生长,床土碱性逐渐加大,如用pH试纸试pH值超过6时,可用500倍硫酸水每平方米浇6-8斤,如盐碱地还可多次调酸,采取1000倍液的硫酸水,每平方米浇2-3公斤,降低pH值,保证秧苗正常生长。

④预防立枯病(包括青枯病):秧苗11心期,每平方米喷洒1000倍液敌克松2.5-4.0公斤,预防青枯病、立枯病。如秧苗病株,可再次喷上述药液1-3次。

⑤苗床追肥:秧苗21心期如发现脱肥。每平方米追施尿素100倍液2.5-3.0公斤。插秧前一天,每平方米苗床追施二铵150,追后水,作为送嫁肥。起秧喷施40%乐果600倍液,防治潜叶蝇。

二、稻田耕作作业

稻田耕作作业常与灌排工程、方条田建设、施肥等工程建设及作业联系在一起。因此必须合理安排作业顺序,保证作业质量,不违农时。

1.田间排灌工程与维修

耕翻前要维修好灌排水渠,特别要解决好低洼地块的排水工程和井灌区的晒水增温工程,保证灌排畅通。井灌区要保证“高、宽、浅”的晒水渠道,提高水温。

2.修建方条田

为提高土地利用率,适于集约栽培,要逐步建立方条田,主埂子要按地形的等高线垂直方向建设,池宽一般20,每个池子面积以1000-2000平方米为宜。

3.耕作方法

①耕翻。建议实行秋翻作业,可以使土壤风化时间长,土壤养分释放多,利于改善耕层理化性质、消灭杂草、缓解春忙。秋翻地适宜含水量为25%-35%,耕深15-18厘米。翻地要深浅一致,垡片整齐严密,不扔格,埂边单独横翻,以保证耕地质量。

②旋耕。采用旋耕机耕作,特点是碎土能力强,耕后表土细碎,地面平整,稻茬覆盖率53-80%,耕层养分和杂草种子的分布呈上多下少趋势,一次作业能起到松土、碎土、平田作用,可代替翻、耙、耢等作业,大幅度地缩短耕作时间,节省用工25%。旋深12-14厘米,机组前进速度要慢,以提高碎土能力,要旋翻结合,旋一年、翻二年,以加深耕层,防止减产。

③旱改水田的耕作。旱改水第一年可只耙地不翻地,要随泡田随耙地,以防陷车,埂子要先宽修、压实,并修好水埂,防止跑、漏水。要一步到位,建立方条田并逐年整平田面。

4.整平土地

包括二种方式。①旱整:便于机械作业,但不宜找平;②水整地易于耙碎耢平,但作业效率低,磨损大。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多种手段相结合整地。目前平地采用的主要方法是“人畜机旱耙水整相结合”的方法,即拖拉机旱耙旱整,手扶拖拉机水整,人畜找平的整地方法。亦可采用“秋抽条,冬搬家,春找平”的整地方法。即在冬天对高处挖条取土、冬季搬运洼处、春天结合整地耙平。对高低差较大的地块要注意表土还原,对挖土多的地块要增施农家肥及尿素,调匀地力。

5.耙地

要旱耙与水耙相结合,秋翻地要旱耙、旱平,整平堑沟;水耙地要在插秧前3-5天进行,浅水耙,细耢平,达到寸水不漏泥,肥水不排出。泥浆沉淀到用手指划田面,划印能慢慢合拢的适宜插秧状态。5月上旬放水泡田,要早泡田、早耙地,避免耽误插秧。

6.施肥

①基肥:翻地前施农家肥,每公顷施农家肥15000-22500公斤、二铵112.5-150公斤、尿素45-60公斤、钾肥45.0-52.5公斤,硫酸锌22.5-30.0公斤,结合水耙地前撒施。

②追肥:返青后,610日前追施尿素30-45公斤/公顷;穗肥710-15日施用,一般施尿素30.0公斤/公顷。

三、插秧

当日平均气稳定在13时开始插秧。海伦市一般在五月十五日开始,五月末结束,不插六月秧。一般地区插秧规格为30×10厘米30×13.5厘米,早插的3-4/穴,晚插的4-5/穴。生产条件和施肥不足地区,每穴插秧可适当增加基本苗。

插秧总的要求是浅、直、匀、快。即插秧浅、行株距直,插秧深度不超过2厘米,每穴苗数匀、按时插完,做到不漂秧、不窝根、不伤苗。

四、水层管理

①插秧期花达水,使田面汪泥汪水,保持土质松软,利于准确按计划插秧;②插秧到返青是秧苗成活的关键时期,要在插秧后24小时立即灌苗高2/3的水护苗,减少蒸腾,保持稻秧体内水分平衡,防低温危害,返青后水层要及时减到3厘米,以提高地温、水温;③稻苗4片叶时进入分蘖阶段,分蘖期保持3厘米浅水层,提高水温、地温,增加根际的氧气供应,加速土壤养分分解;④分蘖后期烤田,抑制分蘖,提高地温,促进生长;⑤护胎水,水深6-9厘米,如遇低温水深可加到10-12厘米;⑥拔节到灌浆期,保证稻田干湿交替状态,间歇灌溉;⑦腊熟期停止灌水。

五、中耕除草

1.化学除草:根据本地区杂草种类及高产栽培技术要求,选择适宜除草剂和配方,把杂草消灭在危害前。插秧前2-3天,结合水耙地混水施用除草剂,或插秧后5-9天秧苗返青后施药。

2.人工除草:在化学除草基础上再进行人工中耕除草。返青后进行一次松土人工除大草;有效分蘖末期再进行一次除草松土;8月中旬割净池埂杂草;9月初拿净田间稗穗。

六、收获

1.腊熟期留种,做到田间穗选或片选,留足下年生产用种。

2.枯霜期要适时收割,边割边捡,适时码垛。抢收、抢运,做到颗粒归仓。
版权所有: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-58
Email: hla@cern.ac.cn TEL:0451-86673962 技术支持: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•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